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杨玉经
(2016年2月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是新常态的显著特征。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关键时期,今天,我们在此召开2016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围绕“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战略目标,聚焦“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重点任务,进一步调焦对位,统筹谋划,凝聚合力,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勇于担当的精神、扎实有为的作风,着力推动全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实现新突破。林海党组副书记最后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按照会议安排,现在,我先就住房城乡建设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发展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过程。站在新起点,我们不能忘记,“十二五”期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区直部门和各市县区的共同努力下,住房城乡建设圆满完成既定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完美收官: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并立法实施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确立了“一主三副、两轴两带”的城镇空间格局,被住建部列为全国“多规合一”省级试点;我们坚持全域统筹,召开全区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着力深化“人、地、钱”和“规、建、管”系列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96%提高到55%;我们坚持效益优先,以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人性化的综合管理提升城市形象,“以克论净、深度保洁”环卫工作打响全国品牌,智慧城市、数字城管建设深入推进;我们坚持民生为重,实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3.7万户(套),完成农村危窑危房改造25.2万户,帮助100多万城乡困难群众圆了住房梦;我们坚持城乡一体,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建设69个美丽小城镇、322个美丽村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协调推进;我们坚持产业支撑,着力推动房地产、建筑业和城市公用事业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0.5%、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12%,为全区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做出积极贡献。
发展更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态势下,爬坡奋进,砥砺前行,迈出新的重大步伐。一是规划引领得到深化。编制宁夏城镇体系、六盘山地区清水河城镇产业带、银川都市区、宁夏村庄布局及35个美丽小城镇、159个美丽村庄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城镇建设提质扩容。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项目412个,建设26个市民休闲森林公园,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506万平方米、老旧住宅小区改造600万平方米,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签订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全国环卫保洁工作现场会在我区成功召开,全区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三是住房保障惠泽民生。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快“两房”融合发展,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9.48万套(户),完成危窑危房改造8.02万户,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达到27.5%。四是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捆绑整合涉农资金41.6亿元,开工建设美丽小城镇22个、美丽村庄123个,在泾源县召开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五是建筑产业转型突破。制定施工企业“层级竞争”办法,取消建筑工程劳动保险费统筹和取费类别资质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安全年活动,培育建立3个自治区级建筑产业化基地,实施绿色建筑100万平方米。六是改革活力持续释放。取消38项资质初审,下放19项审批权限,积极推进固原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社会融资等配套改革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平罗县、宁东镇被列为第二批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七是依法治建水平提升。修订燃气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出台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建筑管理、园林绿化等方面立法进程不断加快。八是系统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守纪律、讲规矩”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以星级评定为抓手,创新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行风评议名列前茅。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市县区、社会各界人士积极配合的结果,是全区住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合力攻坚的结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新常态怎么看、怎么干,是对我们认知水平、担当能力新的考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系统上下对新常态的理解把握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全区住房城乡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问题。比如,规划融合不够、执行不力的问题,城镇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病”多发的问题,城乡特色风貌不鲜明、管理不够精细的问题,建设资金紧缺、市场化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工程质量标准不高、安全监管仍需加强的问题,等等。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压力增大、建筑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较低,进一步增大了工作难度,给转型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困难中同样孕育着新的机遇。近期,中央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特别是时隔37年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科学把脉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对“十三五”及2016年工作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定市场化募集1万亿元专项建设基金,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支持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特色小镇和新农村建设,不仅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开出“药方”,更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务实支持,必将对我区发展产生极大推动作用;自治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立足全区发展现状,明确“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确定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等主要指标,对住房城乡建设提出着眼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实施“空间规划”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和美丽乡村、整体提升城镇化效益水平等具体要求,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经过近年来行业转型升级的持续积累,住房城乡建设在以规划调控发展秩序、以建设确保投资增长、以管理规范城市运行、以运营促进效益提升等方面不断释放出新的大有作为的机遇和空间,可以说,在当前我区仍以投资拉动为主要增长方式的经济状态下,住房城乡建设的地位没变、作用不减,甚至更为重要,走到了经济舞台中央。我们必须要切实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精心谋划、精确对焦、精准发力,以提高住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供给质量为突破,着力培育发掘新的投资增长点,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五年看头年,头年看当前。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起步之年。关于2016年工作,要点已在会上印发,我们总的思路还是不换频道、只作微调,继续实施“六大工程”,强化“五项保障”,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知道,思路决定出路,想法生成办法。“五大理念”是当前和今后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的思想武器,对于指导我们进一步做好住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工作至关重要。实践中,我们必须把“五大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努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全面升级。
一、贯穿创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转型升级航向,着力培育住房城乡建设新动力
创新是根治积弊的“良方”、推动发展的“引擎”。顺应大势才能引领潮流。住房城乡建设转型升级,创新始终是关键词,必须适应经济增长动力由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变趋势,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集聚新的动能。
一是观念要创新。思想观念是总开关。只有思想先进、观念超前,才能适应形势做出正确抉择。在住房城乡建设整体工作中,规划是龙头,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本身就是要寻求各方利益的“公约数”,达到资源、空间及各种要素的动态平衡,所以对创新的敏感度最高。当前,在开展省域空间规划试点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强化改革创新,在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顶层统领下,通过推动以城乡规划为基础的市、县总体规划修编,逐步建立以城市规划为坐标的“多规合一”平台,实现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管到底。在此,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的问题。古时候“三”往往是虚指,在我理解,“三规合一”也就是“多规合一”。大家知道,国民经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其他各个专项规划都由地方政府按一定程序编制,理应保持充分协调衔接才对,但实际上,由于主管部门、技术标准、编制办法、实施方式等不同,往往造成规划“各自为政”,削弱了对发展秩序的科学调控,所以今天把“三规”或“多规”合一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不是把所有规划都合成一个规划,而是要把各个规划中涉及空间发展的内容提取出来,通过对比、调整,使各个规划中关于空间组织的内容,比如建设用地的规模、城市发展的边界、空间拓展的秩序,等等,达到高度吻合,保持一致和兼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协调、动态更新等保障措施,建立以城乡总体规划为落点的衔接有序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机制,推动空间发展协调统一。事实上,“三规”或“多规”“合一”,不光是规划编制内容的吻合,更是规划管理的创新、实施步骤的协同、审批事项的整合、服务流程的再造,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工程,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系统谋划和推进有关工作。今年,在加强“三规合一”工作同时,在规划编制方面,我们重点要积极开展跨界城市规划编制研究,高质量完成宁夏城镇体系、太中银-银宁盐城镇轴及美丽乡村等规划编制,出台城市环境设施规划和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指引,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等专项规划,加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力求市、县中心城区控规100%覆盖,确保规划目标、指标落实到具体坐标上。执行不力是影响规划效益的“顽疾”。在全国住建工作会议上,政高部长特别强调,要积极推进《城乡规划法》与《刑法》衔接,为创新规划管控方式指明了方向。我们要顺应这一思路,完善一张蓝图管到底的新机制,构建与依法管理相适应的新秩序,加大城乡规划法、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条例等法规落实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地级市派驻规划督察员和遥感监测制度,严格执行城乡规划违法违纪处分办法,全面推进乡村规划许可管理,深入开展违法违规建筑专项治理行动,把规划落实执行纳入领导干部监督考核审计范围,对违规行为严处重罚,直正树立起规划权威,杜绝“领导一换、规划就变”,让任性的权力付出代价。在管理方式上,要加强对城乡空间主体性、平面性、协调性和风貌整体性管控,建设覆盖全区的城乡规划统一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员作用。要加强规划公开,扩大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着力营造“人人知规划、人人守规划”的良好氛围。
二是思路要创新。新思路体现新作为。在经济发展转型时期,我们很多工作,已经到了必须要转变思路的关键节点。众所周知,近年来,房地产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快速发展时期,也为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但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由于房屋居住属性逐渐被弱化、投资属性过于被放大,政府通过发展房屋地产增加收入、企业通过房地产开发追逐最大效益、个人通过投资买房赚取差价利润,全社会一步步把房地产市场推到不断“虚高”的状态,以至于被迫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形成今天各方面既想通过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又担心房地产泡沫诱发全局性系统性经济社会危机的窘迫局面。房地产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楼市稳则民心稳,民心稳则经济稳。当前,面对经济全面下行的紧迫形势,由于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维护房地产市场相对稳定,对于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避免造成经济断崖式塌方、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对此,中央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市场规律,把去库存列为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重点任务之一,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的。住建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敏锐感,准确把握中央决策意图,仅今年元月份,就先后于8号、28号连续两次召开房地产工作会议,政高部长亲自出席并对去库存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就我区房地产市场而言,与全国形势基本一致,在经历高速发展后,已进入增量小、存量大的深度调整期,同时因融资困难、资金绷紧等因素影响产生一定风险,形势不容乐观。但长远来看,随着农民进城、住房改善、建筑更新等潜在需求、刚性需求的逐步释放,我区房地产市场仍有发展空间,只要科学调控,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从2015年看,虽然整体上房地产投资萎缩、销售下降、库存增加,但下降幅度不大,风险尚且可控,开发投资仍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17.95%;虽然房地产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但也有个别企业情况不错。比如,中房集团今年的销售情况就比较乐观,税收也名列全区地税综合排名第五,为全区财税增加、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鉴于房地产业当前这种情况,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列为今年“6+4”重点任务,要求必须干出成效。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系统上下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上来,按照政高部长关于房地产业“深化住房改革、发展租赁市场、推行货币安置、激活住房需求、加快跨界发展”等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调优思路,因城因地,分类调控,全力去库存、化风险,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具体工作中,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严把土地放量和新增开发关口,进一步深化交易日报、月度分析等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建设全区统一的房地产管理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合理引导投资消费预期,对闲置房地产用地面积超过已批准总面积10%的地区,不再增加房地产新增用地指标;房地产企业销售面积达不到可售总面积50%的,不再审批新的楼盘项目。通过科学调控,将房地产去库存周期控制在15个月以内。要继续深化“两房”融合。去年,全区通过货币化安置消化商品房160多万平方米,青铜峡市实现了100%货币化安置,这是个很好的开端。今年,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政府集中购买、居民自主消费、企业让利销售等多种举措,搭建政策平台,畅通商品房与保障房接续渠道,力争全区棚改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力争达到100%。此外,还要着眼释放居民改善性需求,在提高房屋质量、改善环境设施、规范物业服务等方面用力,进一步“松绑”住房公积金政策,拉动市场梯次消费,多元消化市场库存。
三是方法要创新。方法是成事的重要途径。只有方式方法对路,才能确保目标实现,达到预期效果。在我们系统,建造方式方法的转变当前就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建筑业是我们的主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建造方式相对落后,我区建筑企业在市场份额“争夺”中往往处于不利局面,发展后劲也显不足。为此,我们必须要着眼企业产业化、产业项目化、项目园区化,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以技术升级、工法革新等为突破,对接房屋建筑市场,进一步加大装配式建筑和工具式模板等技术体系开发、应用,积极推进以设计标准化、构件成品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实现技术、管理和效益的高度统一。要加大建筑产业现代化政策研究,编制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评价、验收标准,启动设计、科研、生产、施工一体化总承包企业培育及项目试点,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示范,培育自治区级产业化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建筑产业化基地。质量安全是建筑的生命线,同样可以体现建造工艺的先进程度。去年,我们贯彻国家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要求,创新“两场联动”方式,深入推进建筑领域“八大专项治理行动”,取得扎实成效,这是方法创新的很好案例。今年,我们要把质量安全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打造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四化四全”管理模式,通过编制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指南,强化建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全程管控和主体责任落实,加大高模板支撑、深基坑、脚手架、起重机械等“常见病”治理,着力打造精品建筑。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建筑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高精尖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建筑工人技能大赛长效机制,整体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四是内容要创新。内容是工作的主要承载。只有把准内容,才能取得实质成效。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点多面广、内容很多,特别要注意把握工作主旨,在一些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拉宽维度,实现整体提升。比如城市管理创新方面,今年,国家明确把城市管理职能交给我们,这是推动城市管理改革的重大机遇,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重点抓好权责“清单”制定、机构人员设置等核心工作,厘清内涵,整合队伍,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向综合大部门制转变、执法重心和力量向市县下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合执法体系。还有固原市、平罗县、宁东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及农村污水处理试点、中卫市智慧城市试点等工作,要深入挖掘,找出创新点、对焦关键点,在体制机制、资金筹集、成本分担、运作模式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形成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成果。思路引导,典型引路。要积极争取具有品牌效应的各种奖项,鼓励各地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风景名胜区、建筑工程“鲁班奖”、房地产开发“广厦奖”等全国、全区奖项,填补空白、补齐短板,着力营造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良好发展氛围。
二、贯穿协调发展理念,尊重规律补齐短板,着力提升住房城乡建设整体效益
协调是发展的本质要求。不协调,就会失衡,甚至造成落差。住房城乡建设是投资重点领域,整体来看,我区山区与川区、城市与乡村、新城与旧城、地上与地下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很突出,需要我们精准发力补短板,全面提升发展效益。
一是要加快推动山川区域协调发展。因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不同,以银川为核心的沿黄经济区用43%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区60%的人口、80%的城镇、90%的GDP和财政收入,而中南部干旱地区生态条件脆弱、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水平较低。这是我区协调发展的最大区情,我们必须要立足这一现实,推动各地根据空间规划明确的功能定位,找准优势,因地制宜,错位互补,走特色化发展路子。要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统筹实施“两带两轴”新型城镇化项目,在全面提升沿黄城市带建设水平同时,以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为依托,在产业发展、旧城改造、美丽乡村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中南部山区支持力度,对大县城建设项目、资金进行精细评估安排,通过持续用力,把山区“短板”一点点补起来,逐步缩小山川发展差距,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有力支撑。今年,自治区将统筹政府基金、政府债券、公共预算资金,投入20亿元支持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必将极大促进山川协调发展。同时,也要着眼“一主三副”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按照“大联通、小分布”原则,充分挖掘各地比较优势,加快有条件地区同城化进程,推动城镇与城镇之间资源相对集聚、功能配套布局、业态互补发展,有效规避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着力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二是要加快推动城市乡村协调发展。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是不全面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政高部长讲,乡村是住建系统的半壁江山,我们应该为农民、农村做更多的事情。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具体工作中,要秉承以往优良做法,进一步健全资格审查、规划前置、现场勘验、立项公示、奖补挂钩、全程督查等工作推进机制,对标“八大工程”细化建设标准,整合涉农资金,争取信贷资金,配套完善城乡衔接、内部联结的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高标准建设美丽小城镇20个、美丽村庄100个。今年,我们还要启动宁夏最美乡村评选工作,通过树立样板,典型引路,放大效应,引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是要加快推动新区旧城协调发展。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是城市的基本元素,职住平衡,才能实现城市协调发展。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区城镇框架已基本拉开,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也存在新城、旧区和园区“割裂”发展的现象,很多群众上下班远距离长途奔袭,容易造成高峰交通拥堵、生活成本攀升,以及设施闲置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与城镇增长规律不符。为此,在城市建设中,各地必须要按照协调发展要求,坚持集约发展,核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做好功能完善“加法”、阻滞排解“减法”、效益发挥“乘法”、资源消耗 “除法”文章,统筹新城、旧区和园区建设,推行混合用地模式,做好城市引力分解,推动城市“多中心”组团式发展,重点改造建设具有综合效应的城市中心商务区、特色街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合理布局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设施,加快道路、管网、公交、绿道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老城区与新城区融合相向发展,切实提高城市发展效率效益。
四是要加快推动地上地下协调发展。重地上、轻地下是城市发展的“积弊”,这种粗放、短视的建设方式与协调发展理念早已不相适应。为此,国家近年来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高度重视,仅2016年就提出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同时住建部在与我们签订的部区合作协议中明确表示要支持我区综合管廊建设,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信号又是机遇。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切实树立“向地下要空间”的发展理念,针对规划编制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线底数不清楚、第三方施工不到位等问题,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布局,坚持集约开发、高效建设,全面完成地下管线综合普查,建立完善城建电子档案,积极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进一步加大地下管网整合改造力度,不断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对已经制定管廊建设计划的市、县,我们将在试点争取、资金协调、项目策划、技术指导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各地推进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变革传统建造方式,着力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
绿色是大自然最常见的色彩之一,常被喻为生命色、环保色。对住房城乡建设来说,绿色就是方向,就是要改变以往简单粗放、耗能严重、影响生态的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集约节约方向转变,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发展绿色建筑。未来发展,绿色建造是趋势。当前,因成本、工艺、技术等原因,我区绿色建筑水平还不是很高,为此,我们必须要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大绿色建筑推进力度,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我们将出台宁夏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全面启动绿色建材标识认定,并通过发布绿色建材推广目录、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强化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等方式,确立涵盖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改造等全过程的绿色建筑推进机制,全面实施居住建筑65%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必须达到100%,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87%以上,以这些具体的措施,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二是要打造绿色城市。良好的生态,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房城乡建设与生态环境营造密切相关,我们必须要顺应趋势,以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为重点,加快下沉式绿地、街头小微公园、立体式绿化等示范项目建设,提升市民休闲森林公园标准品质,有效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宜居程度。风貌也体现城市生态。今年,要全面落实城市设计制度,出台城市设计管理意见和技术导则,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实施机制,深入推进城市设计工作,指导各地合理设计建筑风格、体量色彩、景观轴线、节点地标等整体风貌,通过融入文化元素,打造优美城市生态。
三是要建设绿色村庄。美丽乡村,首先应该是绿色的。针对农村环境面貌相对较差的现状,今年,自治区政府将安排10亿元,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我们要深入推广泾源经验,推动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向农村延伸,因地制宜开展镇、村、田、林、路及湖泊、河渠、沟道整治,建成100个绿色村庄,美化人居环境。要出台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创新整治模式,实现80%行政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要通过现场会方式,统筹推进农村污水处理示范省、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县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确保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示范村庄。巩固农村建设成果,长效化管理是治本之策。要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农村保洁队伍建设,引入市场化手段运营农村环卫保洁工作,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为农村环境改善提供长效支撑。
四是要提升绿色工艺。绿色发展需要技术支撑。清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清洁的生产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绿色工艺工法研究力度,全面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在开展燃煤锅炉、建筑扬尘整治时,要更加注重运用技术手段,实现“标本兼治”、良性循环。要积极推进城市餐厨等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通过分类回收、焚烧发电等多种方式,变废为宝,提高利用率。今年,各地要特别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切实加大排查、监测力度,确保取得扎实成效。部里对这项工作实行定期通报机制,我们对各地治理情况,也将定期检查通报。此外,因规划布局、资金不足、工艺局限、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我们在城镇污水处理方面还存在有些设施“用不了”、有些厂子“吃不饱”、有些污水“接不通”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同发改、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对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加快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切实提高运行效益,推动城市水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四、贯穿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多领域合作共赢,着力增强住房城乡建设竞争实力
固步自封必然导致落后,交流融合才能实现提升。自治区把开放摆在“四个宁夏”建设首位,是立足宁夏相对落后区情做出的正确抉择。住房城乡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需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加强多领域合作,整体提高竞争实力。
一是要全方位合作。合作才能共赢。去年,在各方积极努力下,我们同住建部和国开行、农发行签订了部区合作协议,政高部长、建华书记、刘慧主席亲自到场见证。这是住建系统对外开放合作的一件大事,必须要全力抓好落实。对协议中已经明确的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农村污水处理,以及“多规合一”、保障性住房、城市管理、建筑业发展等工作,要前瞻计划,全面对接,把可研分析、规划编制、项目策划、资金筹措等前期准备做充分、做细致、做扎实,绝不能拿着“空头支票”去部里搞协调,力争已确定的项目资金、试点工作早日落地。此外,还要积极拓宽领域,结合扶贫开发等重大决策,加强闽宁津宁对口、产业融合布局等跨地区、跨行业协作,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培育新的支撑点。
二是要走出去发展。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只有积极参与竞争,才能逐步壮大实力。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出台加快建筑业改革转型发展的意见,鼓励企业向专业化施工方向迈进,扶持企业申报特级、一级和总承包资质,全面推行工程总承包方式,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施工许可属地管理制度,健全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办法,对企业各种审批、审核,能简则简、能免则免、能放则放、能宽则宽,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优势,有效借力向西开放试验区、中阿博览会等平台,抢抓中沙产业园建设机遇,在房屋建造、道路建设、劳务外包等领域积极承揽区外、海外工程,“走出去”竞争。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建筑执业人员数据库,试行执业行为信用等级标准评价制度,力争全年新增各类建筑注册人员1500人以上,为企业外向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撑。
三是要引进来增力。生产要素不分地域,关键在于能否为我所用。因为发展相对落后,我区建筑施工、勘察设计、造价咨询、工程监理及房地产开发等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经营等要素使用方面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在经历了“赚钱”相对容易的“井喷式”阶段后,随着市场调整,发展空间缩小,以往比较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为此,必须要着眼激活生产要素,学习先进地区经验,主动寻求与“互联网+”、“工业4.0”等热点领域和新型建材、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的交叉点和切入点,向国家倡导的朝阳产业方向拓展,发掘新的商业开发模式。要深化双向交流、发展论坛、对口帮扶等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大人才、技术等柔性引进力度,充分借鉴现代化企业管理、运营方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积极推进管理结构集约化、管理人才专业化、管理方式标准化,切实提高在施工、设计、咨询、监理及开发各个领域的发展张力,适应市场竞争。
四是要跨界式经营。单一、趋同、链条较短的发展方式容易引发经营困局。目前,我区房地产企业有762家,平均8000多人1家,在市场总量有限情况下,有不少企业已处于无开发、无经营的“无米下锅”状态。全区有本土建筑施工企业1192家,外地进宁917家,2000多家企业大部分挤在土建工程的“独木桥”上,企业结构很不合理,生存发展比较困难。为此,要立足“治本”,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结构调整,在进一步简化、合并和下放房地产行政审批事项,改革规费缴纳方式、减轻企业负担基础上,制定出台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退出机制,鼓励具有资信和品牌优势的开发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和重组等方式消化“僵尸企业”,大幅提高产业集聚能力。要加快推动跨界地产,鼓励企业向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养老地产、创业地产、体育地产和房屋租赁、二手房市场等组合开发方式转变,积极推动设计、建设、物业等一体化企业发展。要加快推动建筑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鼓励企业在生产、设计、施工、装修和劳务承包等方面链条式发展,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
五是要多渠道融资。资金是推动工作绕不开的话题。在用好用活财政奖补资金的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是必须要做好的一门功课。国家为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目的就是激活社会资金,缓解各级政府投入压力。这项工作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成效还不够明显,需要在资本引入、项目策划、方式选择和合作伙伴确定等方面深入研究,确保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说,要深入推进以PPP模式为重点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意见,通过建立项目库、筹建项目公司、规范监管平台、开展效益评估等手段,完善风险防范和市场退出机制,推行政府发债、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多种模式进行融资,让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共同发力。同时,也要积极接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多渠道缓解资金压力。今年起,棚户区改造贷款模式有所变化,主要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主,各地要认真研究政策,提前筹划、精心准备,力争把国家的金融支持政策转化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此外,农村危房改造方面也有政策性贷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建设也牵扯到资金投入和成本分担问题,各地可结合实际,创新运作模式,确保资金效益。
五、贯穿共享发展理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民生连着民心,共享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让更多群众充分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发展才是有意义的。住房城乡建设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必须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大民生项目落实,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全体民众都有获得感。
一是要让群众住有所居。住房问题仍然是最大民生。国家专门出台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大城乡危房改造力度,让更多住房困难群众受益。我区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力,住房保障水平已明显提高,下一步重点要“抓建成、抓管理、抓分配、抓入住”,加快完善相关政策,将符合棚改条件的城中村、城市危房、老旧住宅区、国家重点镇等房屋和配套基础设施纳入改造范围,确保全年实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7万套,基本建成3万套,进一步提高受益面。要积极推行公共租赁住房预分配、限时入住等制度,建立常态化受理机制,推广公共租赁住房货币化, 深化共有产权住房供应,逐步实现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建设和补贴并举。要高度重视农村群众住房问题,严格落实工程质量标准,全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万户,让更多农村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房、暖心房。
二是要让群众安全便利。热点不能成为痛点。管网杂乱、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既影响城市运行安全,又会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从源头治理入手,着力完善旧城功能,加快老旧住宅小区、既有建筑节能等改造,统筹推动综合交通、慢行系统、城市绿道等建设,合理配置停车场、停车位、充电桩等设施,该“填空”的“填空”,该“留白”的“留白”,有效降低群众生活成本,营造便利的城市空间。特别是要切实加强对燃气、水暖等群众生活必需产品的供应管理,建立科学监测机制,定期检查,疏通阻塞,消除盲点,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要让群众生活舒适。建出形、管出神。城市管理影响生活质量。我们要以人为本,充分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统筹整合信息化资源,着力提高智慧城市、数字化城管运行水平,推广标准化物业服务,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城市管理业务协同配合,全面提高群众生活舒适度。要深入实施城市洁净工程,全域推广“以克论净、深度保洁”环卫模式,向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重点城镇等纵深覆盖,精致打造优美的城市微环境。要依法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历史脉络和地理特征,让城市充满人文气息。
同志们,难走的路是上坡路。推动工作,关键在人。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更需要足够的担当能力。住建系统有着能打胜仗、善打硬仗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这种作风保持下去,着力解决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汇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一是要增强能力。没有能力做保障,担当就是一句空话。面对新常态下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不仅要懂建设、懂技术,还要“跳出住建看住建”,学金融、学管理,以强化“三才”队伍建设为抓手,继续办好教育实践大讲堂、干部读书班等平台载体,引导系统上下进一步深化对前沿理论、政策法规、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常态化开展一线调查研究,努力克服本领恐慌,切实增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激发活力。效能提升是活力迸发的源头。要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推行区、市、县(区)三级横向同级并联审批、纵向上下联审联办,“宽进严管”,确保审批权限“放得下、接得住、转得好、办得实”。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全面实行作风与项目资金挂钩、与评优奖先挂钩机制,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要强化执行力。不落实,就落空。要紧盯执行“空转”的问题,进一步健全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出台行政效能督查问责办法,制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对“三重一改”、“六大工程”等工作实施常态化、全过程督查,坚持开展互学互帮互检互评“四互”活动,有效运用现场会手段一线推进工作,促进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高效落实。四是要凝聚合力。上下联动、左右一致才能形成合力。住房城乡建设需要各市县区、各兄弟部门的鼎力支持才能实现新的跨越。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团结协作,切实增强大局观念,在政策制定、资金整合、项目实施等方面加强沟通对接,收拢五指,“握紧拳头”,形成上下齐心、合力攻坚、同频共振的良好工作局面。五是要保持定力。面对工作中形形色色的诱惑,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住建领域法律法规体系,落实民主决策制度,强化专家论证、社会听证、风险评估、法律咨询和合法性审查等工作机制,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中央、自治区今年将开展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我们要以此为重点,切实加强系统“6+3”廉政教育和廉政监督,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加大源头治理,把好招标投标、资质审批、住房分配、资金使用、工程监管等重点关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确保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最后,再强调下“两个底线”:一是节日期间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没有缓冲期,也没有休整期,时刻都是关键期。系统上下必须紧绷这根弦,警钟长鸣,加强一线督查、值班值守、全程监控,坚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二是廉洁过节问题。春节假期即将来临,再次提醒同志们: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过一个清正、廉洁、愉快的节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做好新常态下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奋力开创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目标而不懈努力!